热门关键词:
您的位置: 半岛(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环半岛体育保水务上市公司2023年度财报分析

作者:小编时间:2024-05-16 12:12 次浏览

信息摘要: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2022年,曾被环保水务产业称为“史上最惨一年”。去年此时,泵友圈曾对环保水务上市公司2022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归母净...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2022年,曾被环保水务产业称为“史上最惨一年”。去年此时,泵友圈曾对环保水务上市公司2022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归母净利润下滑的企业数量占到了统计总数的近七成,行业发展形势严峻。

  转眼间,环保水务上市公司2023年度财报相继披露完毕。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关键词的当下,各家环保水务公司在2023年的表现怎样?环保水务行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如何?跟着泵友圈一起来看看吧。

  从行业整体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23年,所统计的46家上市环保水务公司的营业收入之和达到了1652.48亿元,与2022年的1650.84亿元相比基本持平,仅有微幅增长,增长率不足0.1%。

  聚焦到行业龙头,从2022年至2023年,营收TOP3的地位一直都很稳固——北控水务、首创环保和华光环能。根据2023年中报,上述3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7.49亿元[1]、88.38亿元、49.94亿元。从2023年全年的情况来看,上述3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5.19亿元、213.19亿元、105.13亿元。

  若将TOP3企业2023年全年的营业收入额相加,得到的数字是563.5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营业总额上涨7.36%。在行业整体营收情况维持稳定的状态下,这些头部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2023年实现了百亿以上营收的企业,有且仅有这3家。

  回望2022年,实现百亿以上营收的公司还只有北控水务和首创环保这2家。2023年,华光环能一路稳中有进。前两个季度实现营收49.94亿元,同比增长19.62%。全年营收闯入百亿大关,达到105.13亿元,相较去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比增长18.93%。

  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增幅主要来自项目运营管理和工程收入增加,报告期内项目运营管理实现营业收入45.84亿元,同比增长33.77%;工程与服务实现营业收入43.54亿元,同比增长27.91%;热电及光伏电站运营实现收入39.79亿元,同比增长42.72%。签订新能源光伏电站有效订单金额17.14亿元,新能源电站工程订单金额及比例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

  环保综合服务和能源装备服务一直是华光环能深耕的两大方向,2023年,新能源电站业务的持续提升,以及热电运营的明显扩张,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华光环能的营收增长赋能。但与此同时,环保综合服务对营收增长的贡献相对比较有限。

  营收处于50至100亿元之间的企业构成了第二梯队。根据2023年年报,共有碧水源、兴蓉环境、中原环保、重庆水务、上海环境、景津装备、光大水务、启迪环境、中山公用这9家企业处于这一梯队。与2022年同期相比,这一梯队的成员数量保持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家公司——碧水源、兴蓉环境、中原环保、重庆水务、上海环境、景津装备、光大水务、启迪环境,连续两年稳定处于此梯队。

  2023年新加入这一梯队的是中山公用,其2022年营收为36.19亿元,2023年增长至51.99亿元,同比增长43.65%。更具体地来看,2023年中山公用水务板块收入增长24.22%,主要是新增厂网一体化项目运维所致;固废板块收入增长9.51%,主要是新增金利亚项目所致;新能源板块收入增长100%,主要是新增光伏项目投入运营所致;工程板块收入增长67.81%,主要是新增及延续水污染治理工程,以及其他工程收入持续增加所致。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华光环能的新能源电站业务持续提升,还是中山公用新增光伏项目投入运营带来的新能源板块收入翻倍增长,都凸显了新能源的重要地位。环保产业与绿色能源本不分家,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营收增长,同时也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再向下看到营收处于20至50亿元之间的第三梯队。2023年,共有9家企业处于这一区间,较2022年减少3家。营收20亿元以下的第四梯队企业数量最多,共有25家,较2022年增加2家。营收20亿元以下的企业数量最多,在统计的46家企业中占比高达54%。其营业收入的平均数为9.4亿元,中位数为8.1亿元。

  2023年,在前述46家上市环保水务公司中,共有21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上升,占统计总数的45.6%;其余25家同比下降,占统计总数的53.4%。而根据这46家企业2022年的年报,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上升的企业有27家,同比下降的企业有19家。可见,营业收入同比上升的企业数量有所缩减,而下滑的企业数量则有所增加。

  更进一步看,连续两年营业收入都实现了上升的有14家企业,包括天源环保、中山公用、华光环能、通源环境、三达膜、景津装备、江南水务、海天股份、武汉控股、兴蓉环境、万邦达、绿城水务、久吾高科和海峡环保。相反。东方园林、兴源环境、金达莱、启迪环境、康达环保、华骐环保、云南水务、滇池水务、太和水、博世科、首创环保和光大水务,这12家企业营业收入连续两年呈现下滑趋势。

  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首创环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其营业收入自2021年起一直下降呢?首创环保在2023年中报和年报中表示,公司从2022年6月10日开始调整京通快速路收费政策、2022年处置新西兰项目和益阳项目,剔除上述因素后,按照可比口径计算,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29亿元,同比增长2.52%;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5.42%,整体业务仍保持稳健增长。

  2022年,清研环境、北控水务、鹏鹞环保、维尔利、碧水源、上海环境和节能国祯的这7家企业均经历了营业收入的同比下滑,到了2023年,又都逆转为了同比上升的趋势。其中,同比增长最多的是清研环境,虽然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只有1.42亿元,但同比增长了27.23%。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老大哥”北控水务也在“逆风翻盘”的这个行列中,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4.12%。在市政水务领域,北控水务凭借存量项目的稳定基础,积极推动增量业务的发展。2023年内新增项目总设计能力约为155万吨/日,包括BOT、TOT、BOO、委托运营及并购所得项目。

  海外业务方面,北控水务顺利完成博茨瓦纳项目的验收,并中标塞尔维亚污水处理EPC项目,实现海外主营业务收入、利润逆势增长。此外,北控水务还积极推动水务和环卫的一体化协同发展。以山东试点区域为样板,公司不断挖掘协同潜力,实现了多点突破,并逐步构建起了强大的市场合力。

  与前述企业情况相反的是,节能铁汉、中环环保、复洁环保、嘉戎技术、京源环保、华控赛格、金科环境、上海洗霸、重庆水务、联泰环保、中建环能、中电环保以及中原环保这13家企业。上述13家企业在2022年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然而到了2023年却转为同比下降。这些“转升为降”企业的数量,甚至占到了统计总数的近三成。

  在这其中,节能铁汉的降幅最为显著,其2022年营收为27.9亿元,而到了2023年则下降至14.1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9.17%。从细分业务领域来看,节能铁汉的营收主要由生态环保、生态景观、生态旅游和设计维护四大板块构成。尽管整体营收出现大幅下滑,但在细分业务领域中,生态旅游板块的表现却逆势上扬,实现了36.64%的同比增长,这无疑为环保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当传统的环保行业设施建设逐渐趋于饱和,企业或许应该考虑在第二增长曲线上发力,即改变原有的业务逻辑,寻找和开发新的增长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的数额来看,2023年,所统计的46家上市环保水务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之和为60.12亿元。与2022年的79.58亿元相比,下降了24.5%。

  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是龙头企业利润减少所致。回看2022年,归母净利润数额TOP3的企业分别是首创环保、重庆水务、兴蓉环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75、19.19和16.93亿元。这3家企业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之和达到了79.87亿元,甚至超出当年全行业归母净利润总和0.29亿元,可见其充分发挥龙头效应。

  而到了2023年,首创环保的归母净利润不再处于一骑绝尘的领先地位,从榜首跌至第三。2023年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变成北控水务、兴蓉环境和首创环保,其归母净利润分别18.96、18.43和16.06亿元,这3家企业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53.45亿元。虽然头部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但这个数字仍然占了行业归母净利润的88.9%。不可否认的是,头部的引领效应仍旧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兴蓉环境凭借其稳健的财务状况和持续的盈利能力,连续两年成功跻身归母净利润TOP3的榜单。自来水制售、污水处理及垃圾焚烧发电等板块业务量实现同比增长,是公司经营业绩与2022年相比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分布情况来看,2023年归母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有6家,除了排名前三的北控水务、兴蓉环境和首创环保外,还有重庆水务、光大水务和景津装备。这其中,光大水务和景津装备两家公司在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均未超过10亿元,分别为9.03亿元和8.34亿元。然而,在2023年,这两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光大水务增长至10.76亿元,增幅为17.50%,而景津装备的归母净利润增长至10.08亿元,同比增长了20.89%。

  据悉,2023年,景津装备的产品在矿物及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发展。得益于本年度聚丙烯、钢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总体处于低位,公司销售毛利率较上年上升,导致本年净利润增幅大于营业收入的增幅。

  而光大水务则在轻资产业务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新增EPCO业务模式,业务范畴拓展至农村水环境治理、零碳园区及产业园建设以及各类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随着光大水务积极探索轻资产业务机遇,推动业务拓展“轻重并举”协同发展,公司2023年的整体毛利率较2022财政年度的38%上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了42%。

  实际上,不仅光大水务,水务行业的多家领军企业也在纷纷布局轻资产业务。对于北控水务而言,2024年可谓是其轻资产转型的起点。3月6日,北控水务集团的轻资产科技平台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集团在轻资产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通过这一转型,北控水务集团旨在培育和发展新的生产力,从而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回到财报本身,归母净利润在1-10亿元、0-1亿元和归母净利润为负的企业分别有21家、9家和10家,分布情况和2022年基本保持一致。在这其中,业绩最为惨淡的还是东方园林。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0.83亿元,亏损同比减少12.60%,提起东方园林,此前也曾一度风光无限。2009年成为第一家园林行业上市公司,后又切入PPP项目发展。

  然而,时至今日,该公司已经连续四年陷入财务亏损的泥潭。从2020年至2022年,其亏损额分别达到4.92亿元、11.58亿元和惊人的58.17亿元。这一连串的财务赤字不仅凸显了东方园林当前的困境,也反映出其经营状况的持续恶化,甚至面临退市的风险。

  2023年,在前述46家上市环保水务公司中,共有22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占统计总数的47.8%。其余24家同比下降,占统计总数的52.2%。尽管同比上升的企业数量仍然稍低于同比下降的企业,但与2022年同期数据相比,已显示出积极的改善趋势。回顾2022年年报,当时仅有15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上升,31家企业呈现同比下降。自2022年到2023年,虽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企业变多了,不过,净利润同比上升的企业数量却有所增加。

  而在进一步分析净利润同比上升情况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几个“显眼包”——武汉控股2023年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上涨1908.64%;华控赛格2023年归母净利润6.54亿元,同比上涨400.68%;清研环境2023年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上涨71.90%。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亮眼的数字背后,是企业积极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武汉控股在财报中表示,本期公司利润构成发生重大变动,主要是因为公司子公司排水公司下属二郎庙厂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于2023年被市土储中心有偿收回,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确认了资产处置收益4.62亿元。华控赛格则是抢抓深圳土地整备利益统筹红利,于2023年11月与坪山区土地整备局、龙田街道签订补偿协议,确定货币补偿标准为6.32亿元,权益容积为55.43万平方米;2023年12月,公司收到首笔货币补偿4.43亿元,在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呈现出如此亮眼的业绩。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最多的是万邦达,归母净利润总额为-1.91亿元,同比下降343.74%。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万邦达的营业收入为28.21亿元,同比甚至上涨了3.82%,其中,石油化工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52亿元,占年度营业收入的86.91%。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对此,万邦达指出,尽管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也在扎实推进,但受经济弱复苏态势影响,公司业务产品价格降幅较大、减值计提较多,给他们的生产经营带去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若将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结合起来看,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增”的企业共有15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减”的企业共有18家。事实上,“双减”企业数量略多于“双增”企业数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2022年,同样是这46家企业,实现“双增”的有10家,“双减”的有14家。

  除了“双增”“双减”的企业,还有如前文所提到的万邦达一样“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3年,万邦达的营业收入为28.21亿元,同比上涨3.82%,其中,石油化工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52 亿元,占年度营业收入的86.91%。但是,他们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43.74%。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非万邦达一家之困扰。在所统计的46家企业中,同样增收不增利的企业还有绿城水务、通源环境、中山公用、节能国祯、海峡环保这5家。从整体上来看,部分细分领域需求饱和、市场过度竞争、回款难、经营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叠加,是他们所共同面临困境。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大力开拓市场,合理控制成本,拓宽盈利空间,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是一道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在回顾2022年环保企业的年度报告时,许多业内人士纷纷感叹这是“史上最惨一年”。现如今,一年过去了,从2023年各家环保企业的年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从总体上看,行业整体营业收入总额基本持平,头部企业营收总额略有上涨,但行业整体和头部企业的归母净利润数额都在下跌。

  这预示着传统的环保水务产业赛道正在走向一个稳定或下降的时期。随着产业进入存量资产的高质量运营新阶段,行业发展趋势正朝着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迈进。在此背景下,诸如环保解决方案、减污降碳的协同改造、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降本增效的可持续运营服务等细分领域,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2024年,环保水务企业在不确定的风险面前仍需砥砺前行。在这一进程中,“向新发力”和“向绿而行”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前行的关键力量。

  所谓向新发力,强调的是将新质生产力视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抓手。新质生产力是近期的一大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这同样也为环保水务行业接下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生态环境领域,通过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和构建新业态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业界新的关注点。特别是如何利用科技支撑我国水利事业的精细化、节约化水资源管理,更是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以北控水务为例,该企业在2023年提出了“未来新水务”的概念,旨在与行业共同探索水务升级的新场景和新模式。进入2024年,北控水务进一步通过成立科技公司和服务公司来加速其科技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这种行业领导者的动作明确显示了“向新发力”的趋势,将引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所谓向绿而行,表明资源化利用正在成为行业的必然趋势。事实上,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紧密相连。为了响应绿色转型的号召,水务行业正逐渐从污染治理向价值创造转变,与绿色、低碳、循环的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这不仅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为企业实现二次增长提供了新的可能。

  具体而言,这一转型体现在两大关键领域。首先是国内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构建。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为这一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指导和顶层设计。从废弃物的精细化管理到有效利用,再到重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产业培育,这一政策旨在打造一个全面、高效、有序的循环利用体系,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绿色转型。

  其次,行业的另一大发展方向是提质增效与污水资源化利用。当前,尽管污水处理及资源化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但随着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日益重视,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也正逐渐受到关注。水利部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农村供水体系的发展目标,预示着农村污水治理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乡村污水治理领域,过滤成套装备等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注:北控水务2023年中报以港币呈列,本文按照2024年4月29日的汇率进行换算。2023年度报告采纳人民币为呈列货币,无需进行换算。

  以创新谋变,立足全球视野!作为全球最大泵管阀展会之一,上海国际泵阀展一直是“泵阀人”提升品牌价值、拓展海内外市场、促进技术交流、了解行业趋势与发掘商机的重要交流平台,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泵阀展将于2024年6月3—5日登录上海 国家会展中心(虹桥),本届展会展示规模达6万平方米,预计汇聚海内外超1,200龙头企业携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新理念亮相,将吸引超55,000专业观众到场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上海国际泵阀展品质再创新高,众多海内外知名泵企业集体亮相,格兰富、威乐、Ksb、Xylem、宾泰克、鹤见、川源、荏原、泽德、日立等国际品牌强势入驻,与凯泉、东方、连成、利欧、新界、南元、白云、大元、新沪、大福等国内一线品牌将同台竞技。

  此外,今年现场更有主办方联合各大行业协会及行业龙头企业倾力打造新品发布会、创新技术展示区、国际品牌展区、优质案例展区、施工单位/工程公司展示区等五大特色专区集中展示海内外泵阀行业优质产品与解决方案。同期举办超80场“管网漏损控制、建筑给排水、高品质饮用水、智慧水务、工业节水、安装施工、化工制药、节能环保、水泵经销代理商培训”等会议活动。

  2024年6月3—5日 全球泵阀龙头企业邀您相聚上海 国家会展中心(虹桥)!

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